首页 >> 7AHR资讯 >> 行业快报 > 浏览正文

[调查]“新农人”:想要挣快钱的人不适合从事农业(3)

更新时间:2013-12-03 热度:9156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从1998年开始从事农业开始,张和平已经探索有机技术十多年。其间他和团队成员探索了渔农居、阳光谷、尚品农庄等,但最终都被市场“踢”出局。

张和平感叹,除了大众对有机产品缺乏认识外,他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技术问题。“等我学会种菜,一回头已过去10年了。”他说,以学种菜心的技术为例,他就花了3年时间。

“务农不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烂漫,新农人必须要面对切切实实的社会和技术两大难题。”张和平说,社会问题其实就是解决信任问题,由于很多人新农人不是商科出身,不懂商业营销,因此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很难达成信任和沟通。同时,对于绿色生态农产品来说,就是要克服不用化学农药的技术难题。

在黎嘉敬看来,技术难题的背后凸显的是人才紧缺,“本地人缺乏相应的技术水平,人才需要从珠三角请过来。”他说,由于新农人起步阶段普遍资金比较紧张,农业又是回报比较慢的行业,因此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肖健最头疼的,也是农业生产的人才问题。尽管梅州市农业局整合了农业专家的资源,尽量引导专家与企业或农户实现对接,但这只是解决了平时的技术咨询问题。“人才首先要对农业感兴趣,不能说工作仅仅为了生活。”他说,从事农业,最起码要3至5年的时间才能慢慢发展起来,这就需要团队人员对价值的认同和坚守。

“目前,虽然农业前景很美好,但大部分年轻人还是热衷涌向大城市。”黎嘉敬说,从事农业难免会遇到寂寞,“耐得住寂寞不容易,但找对人就行了。”他充满信心地说。

新农人期待涉农政策更稳定

正因为农业的不稳定性,所以新农人都特别期待政府能够出台稳定的政策。一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尽可能减小农业的不稳定性

在不少新农人看来,虽然农业市场前景很好,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也是市场长期的需求品,但农业却存在先天的不稳定性,除了存在潜在的台风、水灾、病虫等灾害外,市场也经常会出现波动。“能坚持十年的,都是最后的幸存者!”张和平感叹。

在梅县雁洋镇大平村,村民杨守胜当起了总经理,从果农到公司老板,这位“新农人”对农业的不稳定性深有感触。上世纪90年代,柚子市场很好,但因为货源紧张,经常拿不到货卖。1996年,杨守胜决定自己种沙田柚,没有和家人沟通,他就买了一车柚苗回来。

就在此时,在市场的带动下,家家户户种柚子。2000年左右,由于当时市场较小,柚子价格不断创新低,“最低的时候,柚子每斤跌到了只有5毛钱。”此时,部分失去信心的农民,开始抛弃柚子,砍树当柴烧。

“我也挣扎过,但是我当时已经没有退路,我把所有的钱投进去了。”杨守胜说,他还是当时看准了柚子市场一定会回升,只是谁能熬到最后。

杨守胜的坚守得到了回报。如今他的1000多亩柚子,用的肥料是花生榖(一种有机肥),获准注册有机农产品,价格比普通柚子高出近一倍,收益可观。

“危机,有危就有机,农业有起伏很正常。茶叶是懂人性的,你对它好,它对你就越好。”徐献插满怀信心地向记者透露。

蕉岭县南北兴家庭农场的王锦阳与杨守胜有着相似的经历。在坚守农业的过程中,曾几次因为市场的波动,举债很重,走到破产边缘。幸运的是,他后来看准市场,大力发展红肉柚得以摆脱困局。如今,摆在这位“农场主”面前的,就是破解发展资金的问题。

正因为农业的不稳定性,所以新农人都特别期待政府能够出台稳定的政策。“这几年来,政府对农业很支持,鼓励农业机械化发展,我们都建了沼气池,还有一些先进的设备。”新农人们告诉记者,尤其是三中全会以后,确认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方向,更让他们吃了颗稳定承包经营的定心丸。

“希望接下来,政府还可以想办法,通过农村综合改革破解农业发展贷款难的问题。”王锦阳说,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稳定农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