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AHR资讯 >> 农业行业展会 > 浏览正文

华中六省畜牧业博览会2018年8月18日在武汉召开(2)

更新时间:2018-03-01 热度:7966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2、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有句话,叫“猪粮安天下”,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粮食生产要下功夫抓,畜牧业也不能松懈。

2.1 消费提档升级,更加注重质量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约有13亿,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人口总量会持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在持续改善,消费增长不可逆。每年我国的猪肉生产还会有一定的增长量,来满足我们消费的增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偏好将转向安全、优质、便捷和品牌。如,冷鲜肉升级替代热鲜肉将成为生猪肉消费的主流。消费者对猪肉的品牌和品质的关注度在上升。消费者追求饮食的便捷性,猪肉在餐饮、电商渠道的销量在上升。

2.2 产能逐步恢复,价格趋于稳定

畜牧总站建立了“百场千村万户”的体系,从2017年开始,将以前的层层上报,改为点对点直接为农业部上报数据,这些数据相对准确。由于养殖户会对于仔猪和二元母猪补栏持观望态度,这会影响未来的猪价。根据2017年第1次记录,全国畜牧总站预测猪价可能会提前上涨,而远期的趋势预测,2018年上半年生猪产量会下降。所以得出,2018年生猪价格一定偏高。后来根据部分新增项目得出,生猪产能在2018年下半年可能释放,新旧产能叠加、补充,产能稳中有升。关于2018年的生猪价格,全国畜牧总站认为是高位震荡,价格不会太低。

2.3 规模化水平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

之前,我国出栏量在500头左右的养殖场占比约为45%,2017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过50%,我国养猪业朝着规模化迈进的步伐不能停。规模化的生产成本要比散养户低很多。有数据表明,2015年,散养户的人工成本是500元/头,而规模养猪场的人工成本约为160元/头。生产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现在“公司+农户”模式推进得比较多。我在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该公司采取的就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养殖户每养1头猪,净收入170~250元,养殖户提供劳动力,饲料、种猪都是公司提供,这种模式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2.4 适应环保要求,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如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业界称之为“环保风暴”。由于环保普查,业界管理部门受处分的人也比较多,猪场反馈的意见比较抵触。四川省相关部门做了排查,全省超过10头的养殖户有21.73万户。如何治理污染?整体的思路方向是“走农牧结合”的模式,小的思路方向是“整县推进”的模式。借助国家的大项目高能源化利用,做粪肥利用;对养殖小区采取农牧结合;还有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如抽粪队,类似城市的环卫工一样,抽粪队把猪的粪污抽走,统一处理生产沼气、沼肥,沼液再还田,沼肥和沼液再卖给周边的种植农户。起初并不是卖给种植农户,而是政府补贴,补贴一段时间以后,农户感觉有利可图时,他们就愿意出钱购买了,效果很好。现在跨区域合作、产销协调发展主要是基于环保政策。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政策的实施,对我们养猪业来说较为严格,我们要从另一方面思考,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于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大有好处。

2.5 全球化程度提高,内生动力强劲

中国养猪业对进口的依赖度比较高,如蛋白饲料现在进口量为80%,很多高端的疫苗、种猪、机械设备也都是从国外进口。现在,中国养猪业和国外相比,生产能力、生产先进程度的差异性已经不大。中国生猪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之后,拓展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空间。我们自己有内升动力,要充分利用良种资源,坚定我们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国每年进口的猪肉或多或少,对国内猪价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市场研判,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农业部对全国畜牧总站的要求比较高,现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监测预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