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AHR资讯 >> 求职面试 > 浏览正文

2010毕业生求职“多棱镜”

更新时间:2010-06-09 热度:1631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就业率表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虽然我市高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尚在统计之中,但截至目前,个别专业的协议就业率已经达到80%以上。工科的就业率持续“领跑”,而一些2009年就业的“困难户”今年也开始“脱困”。不仅如此,毕业生就业走向更多元,更加注重“本土”就业,不再一味扎堆大城市,能否得到长足发展成了他们就业的第一选择。

  工科生依然最走俏

  “截至目前,我们学院宽口径就业率达到96.5%。”良好的就业形势让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党委书记游维喜不自禁。据介绍,该系18个毕业班769人中,截至6月4日,上岗、升学、参军的人数已达到742人。

  而在扬州大学,尽管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是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该校一些理工类专业的就业率亦达到80%以上。以物理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大部分同学都已找到工作。

  目前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表明,工科专业就业率依旧高企。

  就业态度更加务实

  “本届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更加务实了!”党璋说,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多元化,就业的界限已经打通,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再拘泥于本专业就业,并且,毕业生们也不再紧盯大城市,中小城市成为主要的就业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同学都留在了扬州。”

  高职院校情况相同,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统计,该系协议就业的625人中,217人到苏南发展,230人在苏中发展(以扬州为主),仅有23人到上海、浙江等其他发达省份发展。

  不过,总体来看,毕业生的增长还是高于用人需求的增长。2010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2万人,同比增加7.3万人,增幅为15.90%。其中毕业研究生3.3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增长3.1%;本科毕业生20.6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6.2%;专科毕业生29.3万人,比上年增加5.9万人,增长25.2%。

  【过来人说】

  初涉职场遇“老油条”

  某软件开发公司的龚磊,入职前在学校获奖无数,而且学生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这样的背景深得领导赏识,分给他一个软件开发项目,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对他来说这是好事,但同样也有麻烦事。

  作为项目经理的他,要与项目内的技术人员打交道,监督和促进整个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他的项目里,有两个骨干员工,都是老员工,而且技术都很精通。一个骨干员工整天无精打采,一边挂着耳机听歌一边编程,公司没有规定不能听歌。经常抱怨电脑速度慢,“公司配的电脑怎么这么烂,不能花钱配个好点的吗?”另外一个骨干员工,挂着QQ,写一会儿程序,聊一会儿天。

  龚磊很无语,面对两个老员工,沟通了几个回合,没有结果。一方面是领导的厚望和公司的规定,一方面是员工的不配合,让他倍感委屈。

  虚心求教,虚心学习

  已工作两年的任浩,认为人际交往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任浩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工作以后他的专业知识派上了用场。有一次,公司要上一个500万的项目,他发现国外设备厂商提供的方案可以改进,用初中的物理知识就可以解释改进原理。他的英语比较好,领导于是把他纳入谈判团,直接和老外“面对面”,说明他的改进方案,最终得到通过,为公司节省了200万元经费。为此,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回顾大学生活,他强调大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荒废任何一个,以后在职场上发展都会受限。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勤于思考,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他对此格外青睐,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别人或公司难免会有问题、有麻烦,如果这时你挺身而出,乐于助人,任劳任怨,哪个同事会不喜欢呢?哪个领导会不喜欢呢?”

  “遇到不懂的专业知识,虚心求教,不要不好意思,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任浩最后强调虚心学习。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

缤纷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