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AHR资讯 >> 求职面试 > 浏览正文

大学生求职:“稳”字当先

更新时间:2010-12-18 热度:1445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大学生求职喜“大”厌“小”

  “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一方面,但是除了这些,还必须看用人单位管理是不是正规、寿命会不会长久。那些规模大的单位,制度会相对健全,各种担心自然就会小一些。”一位大四学生向记者透露自己的择业标准。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大学生的这种求职观念颇有市场,尽管各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相差不多,普遍在2000元左右,并且给交“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但相比之下,依然出现了大公司受追捧、小企业遭冷遇的现象。譬如在海尔集团招聘台前,自始至终都是人头攒动,上午9点钟,招聘会刚刚开始一个小时,就已有8人主动登记了求职信息。而个别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吸引力则相对较弱。

  “国企”是用人单位引人筹码

  在这场人才大集上记者看到,每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台前,都悬挂着统一格式的招聘启事,白纸黑字非常规范,而唯独山东鲁商集团的招聘启事稍有不同,他们用红色记号笔,将“国企”两个大字写在启事中央,异常显眼,其通过企业性质,来为自己增加筹码的用意明了。

  在向应聘者介绍企业情况时,这家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反复强调,他们属于“国企”这一与众不同之处。也许正是被这一优势所吸引,不少大学生在此驻足。而其所招聘的人员,无论工作内容还是相关待遇,其实也不过是“运营部经理”等与私企并无二致的普通岗位。

  据悉,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也就是从那时起,国企开始面向市场双向选择人才。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加上民营企业发展带来的就业吸引力,国企已较少有人问津。而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大型国企改革获得成功,“国企热”在毕业生中重新升温,虽然不能与号称“铁饭碗”的公务员相媲美,但在一些大学生心中,国企依旧成了“稳定”的代名词。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