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底,又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记者近日走访辽宁几场招聘会注意到,一些企业打出招聘“储备干部”“预备员工”的字样,受到不少大学生青睐,但是这些噱头背后的含金量并不高。
11月底在辽宁鞍山举行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一家招聘单位自称是央企子公司,招聘“预备员工”,仅一个上午就收到了200多分求职简历。记者上前询问何为“预备员工”?预备期有多长?待遇怎样?招聘人员都有些含糊其辞。经追问才得知,预备员工不是正式员工,待遇要等面试后才能决定,两年后才有机会转正。
记者近日在沈阳几家人才市场走访,也看到有公司打出招聘“储备干部”的字样,对应聘者的吸引力明显比招聘普通员工要高。记者找到一家公司反复打听才知道,所谓“储备干部”进公司后,也要从普通员工做起,“一两年左右进入提拔程序,不过,还是要看个人能力。”
招聘会上,招聘单位对“储备干部”的要求都很“简单”:吃苦耐劳,愿意从基层做起。至于求职者被“储备”之后,前途何在?多数单位表示不好说,没有告知应聘者具体的培训计划,岗位安排也是“按个人表现决定”。一些应聘者仔细了解这些信息后表示,如此招聘“储备干部”,跟招聘普通员工没什么区别。
辽宁鞍山市人才市场就业指导专家表示,企业希望培养一批未来需要的核心员工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在招聘的时候,应该告知一个公开透明的上升渠道。求职者要问清楚培养规划,深入了解岗位职责等信息,不要被“储备干部”等美丽字眼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