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AHR资讯 >> 求职面试 > 浏览正文

大学生初入职场的10个错误之举

更新时间:2011-04-23 热度:3116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有些大学生初入职场没几天就开始抱怨,总觉得单位对自己重视不够。自恃各方面的条件不错,在薪酬、工作环境、重视程度等方面要求过高,做出了有失偏颇之举。而另一些大学生往往会急于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过于张狂,显得锋芒毕露。这样做的后果,只会适得其反,招人厌烦。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的思想,实际上是人为地在自己和用人单位之间设置了难以跨越的鸿沟。能力素质是企业选聘人才的先决条件,但新人展现能力一定要有“度”。

   因此,在职场里大智若愚堪称自我保护的最佳法宝,把姿态放低一点,才能树立良好口碑,赢得好感与信任。

   作为职场新人,在强调单位对自我满足程度的同时,首先要考虑你对单位付出了多少,为单位赢得了多少利益,你的付出是否与你得到的成正比,综合考虑之后,再提出合理的要求。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陷入过分追逐升职加薪的误区。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初入职场常犯了哪些错误!

   1. 把职业理想当成现阶段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在职场都应该有一个理想,但这个理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人往往过分的追逐理想而忽视了要实现这个理想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比如你的职业理 想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你先从人事专员干起,经历人事主管等职位再实现你职业理想。而很多大学生却只是着眼于职业理想,而不去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职 业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理想是我们的结果,目标是我们的过程,一个连过程都不愿去经历的人又怎么能谈得上得到正确的结果呢?

   2. 把实现目标的手段当成目的

   这点我们相信在大学里深有体会。我们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有的是为了能够考研,有的为了能够毕业了得到一份好工作。那么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经历。考研的可能需要天天学习,毕业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要多出去兼职实习。我们常常为了考研而拼命学习,结果考研的目的都搞不清楚,结果一个研究生花 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终究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兼职实习也是为了给自己赚点小钱,却忽视了应该多通过兼职实习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一个天天兼职实习的人却在毕 业了还在为找工作烦恼,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

   3. 把途径当结果

   假如有的同学的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这个晋升轨迹:销售代表→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销售部经理→销售总监。这个途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实现销售总监这个结果而服务的。但有些大学生在做了销售主管后,就没有向区域销售经理的意识和冲劲了,最终销售主管就成了他追求的职业结果了,那他 的销售总监梦就自然落空了。

   4. 把行业当岗位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这样写着,求职意向: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与建筑相关的公司,其实他求职的是建筑这个行业。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不能做建筑行业的所有工作?其实他根本不能,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最擅长做什么。而最终录用他的是具体的企业和具体 的岗位。没有企业目标还可以,但若没有岗位目标,他又可以做什么呢?又能做好什么呢?

   5. 把就业当择业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在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时间、资源都放在职业理想上,那职业理 想才有可能实现。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 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遥遥无期了。就像挖井一样,每天挖一口,你一辈子也无法了解这个行业的真正特点。

   6. 把择业当专业

   在大学生就业时我们会看到一个误区,那就是在选择职业时会拘泥于所学的专业。其实在专业相关性的角度上来说,选择与专业比较相关的职业当然对职业前程有很 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出现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一开始选择的专业就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等内在适应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读的专业很可能 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如果这第一个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接下来的第二个选择,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7. 把专业当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这其中蕴涵着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却是盲目和无奈。专业只是一种知识,一个社会分工的特定领域 的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但它却不是能力,更不能够代表什么,当然,在理论的学习会有一些解决实际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你专业的全部,而只是很小的 一部分,再加上教材的落后教法的死板都给实际不多的能力部分达了折扣。所以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不要说你的专业学了什么,更不要说你在大学中真正的学到了 什么,而是要先看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日后要从事的。

   8. 把知识当技能

   大学生把掌握的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当成了操作的技能,或是混淆了两者间的区别。其实,你具备了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下的级别更是要一定的不同。而企业在招聘更注重的是你的实际技能,而不是你所获得的证书,当然了,没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你 也不会通过考试拿到证书。但这里有要强调的是,在简历中你最好把级别的理论认证用实际的数字或事例来说明,如:你可以把外语水平描述为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章,或是曾与外国游客对过话等,把计算机水平换算为每分钟打字80个,可以操作并可以制作一些办公文档这样更具说服和直白的表述。

   9. 把兴趣当工作

   兴趣使我们最好的老师,但不要把兴趣完成变成工作。其实,兴趣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在兴起爱好中我们找到了事业、爱情、休闲三者间的平衡,才不会由 此产生人生的不快。而一旦当把兴趣爱好作为工作后,我们人生的三角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你就会感到一定的烦躁,通常当你把兴趣定位于工作时都是很辛苦的, 因为你已经把休闲转变为工作了,没有休闲的情况下会加速你对所从事的各工作的厌倦和讨厌的。

   10. 把经历当能力

   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经历只能说明你曾做过什么事,搞过什么活动,是一种过程性分散性的实践活动的时间上的总结。能力则是在你 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你是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做的有什么成果的一种结果性总结。由经历到能力是需要一个转变的,也就是说经历仅仅提供了一个增 长能力的平台,但至于能否转化为能力就是个未知数了。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