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了一句:“用恋爱的态度对待面试”随后,又好多的同学写来邮件问起此事,希望能将此事说的更清晰些,于是就有了下文。
面试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他最大的难度在于,通过无形的方式让对方接纳有形的你,无论是候选者还是企业方都无一例外。
这些年来,伴随着大学的扩招,由此引发的后发性影响也日渐得到显现,致使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这似乎给了人力资源从业者们一个“利好消息”——人才市场处于买方市场。
但是在我认为:有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倒挂”问题根部无法使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边是农业类型企业希望招聘到专业知识过硬,综合能力强,开始还能接受吃苦和锻炼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脱节,只是一味的在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完了把他们送出大学的校门,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到底是不是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第三,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中国现有经济模式的发展很难在短时期内将学生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之内,所以从客观上讲,现在的学生已经成为了企业、学校和社会都无法涉及的“三不管”人群。这正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悲哀!
曾几何时,一边是从珠三角经济圈传出“民工荒”的声音,一边是我们大量的高级智力人才找不着工作。广大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曾经的心也掀起过层层涟漪,毕竟市场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就业的双向选择,虽然目前我国的就业率还不高,但在企业挑选人才的同时,求职者也在选择企业,因为这要求HR们摒弃先前的旧观念和思想,将招聘当作恋爱来谈。
当求职者心态日趋理性的时候,招聘就是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一次恋爱。首先,能否达成“婚姻”协议取决于双方的魅力指数,不具魅力,难赢芳心。求职者的魅力在于真才实学、综合素质和自身的个人魅力,而企业的魅力则在于,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企业文化,品牌和颇具竞争力的薪酬等等。换句话说,只有办好企业,企业才能赢得求婚的“玫瑰”,求职者才会踏破门槛;其次,双方应本着相互尊敬,以诚相待的态度,即要求企业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不能遮遮掩掩,又要求求职者的简历真实,“阳光”,否则不对称的信息会导致联姻无法良性延续,企业也会为此付出惨重的招聘成本;第三,招聘“婚姻”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双方是否谈得来。谈得比较投机,说明门当户对,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谈”不仅指面试,还包括其他的考察手段和方法。因此,人力资源要在“谈”上下功夫,努力彰显专业化的招聘技能;第四,如果招聘双方不能“共结连理”,那么彼此还可以做朋友,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所有求职者都可能是企业现在或未来的客户或员工。
招聘也有失败就如同恋爱也有失败一样,有时成本是巨大的,所以本着对自己负责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开始我们的“恋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