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AHR资讯 >> 求职面试 > 浏览正文

求需心理对对碰 求职误区须避让

更新时间:2012-02-17 热度:3812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2012春节后第一场人才大集刚刚落幕,新老求职者又忙不迭地奔向下一个战场。望着人头攒动的招聘会,踌躇满志者有之,垂头丧气者也不乏其人。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被搁置一旁,面试环节无论如何都无法令考官满意,好容易试用期满却被通知不用来了……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误会……

简历篇

误区一:简历越天花乱坠中标率越高

招聘单位:我们喜欢简明扼要、真实诚信的简历

刘艳在简历的著作栏里写下了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汇率稳定的文章,以期在面试银行时会有作用。结果在面试中国银行时,当主考官问起她对汇率稳定的观点时,她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事实是身为会计专业的她对金融问题根本没有什么研究,只是托学金融的同学在所发表的文章后带了自己的名字。因此,她也和中国银行失之交臂。

点评:

职业规划师许燕教授指出,我们一直在不断强调简历的重要性,简历是你呈献给招聘单位的第一印象,你过去的经历,你的能力、人品都要通过它来体现。但如今,“我们招聘大学生从来不会全部相信他们交上来的简历。”某金融机构人事部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在简历中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或能力的反映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就捏造其工作经历和学习成绩。由于大学生的求职简历都是自己策划制作,没有什么法律上的依据,似乎吹得天花乱坠也难辨别真假。但不少用人单位都表示,光凭一份简历根本不可能对应聘者作出判断,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面试考核,在这过程中来核实应聘者的真实情况,所以,虚报经历不仅让你精心制作的简历形同虚设,更会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对你的印象。

误区二:简历撒的越多越容易应聘成功

招聘单位:请简单明确告诉我你能干什么

张苏海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早早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简历,然后从去年秋冬季开始,就不停地通过招聘会、网络到处投递,“时至今日,投出去的简历足够装两麻袋,可是,工作依然没着落。”他也坦陈,“其实,好多投递了简历的单位,我都不是很有兴趣,只是抱着广撒网捕大鱼的想法,不管怎样,先找地方落脚再说。”

点评:

现在很多应聘者都是制作一份简历然后满世界去撒,而企业需要的内容却常常体现不出来,这往往是“落脚心理”在作怪。许多应聘者对自身缺乏明确定位,随着就业信息量的加大、信息传递渠道的增多,应聘者面临着如何选择信息的困惑也越来越突出。自我定位的不明确和信息选择的无所适从,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资源的浪费。要想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要克服这种“落脚心理”,以避免即使找到工作也会不断跳槽的被动形式。

另外,许燕教授指出,简历是推销自己的手段之一。简历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要与众不同,而不是面面俱到。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漫天撒网,这是一种不知所措、生怕丧失机会的表现。投简历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企业的领导,你欢迎什么样的新人加盟呢?所以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作求职信。一份精心准备的求职信,也让企业觉得你对他们非常重视。

误区三:我是高学历求职者,我需要与我相配的岗位

招聘单位:我们需要心智成熟,对自己定位准确的求职者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读研究生了。”刚刚挤出招聘会场的闫明,沮丧地说。“每个考研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是自己还年轻,不想过早进入社会。校园生活毕竟比较轻松,考上研究生后还可以多学点知识。对于研究生毕业后应该走怎样的职业道路可说是心中无数。

3年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吃紧,可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有一位来自外地的师兄,自从开始找工作后,我就没见他开心过。他想进上海的市重点或区重点中学当老师,可是每次应聘都碰了软钉子:不招外地研究生!”

点评: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上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好就业,不少研究生求职者感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读啥研究生,还不如3年前本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呢!”究其原因,在于研究生为高年龄、高学历、高期望值所累,患了求职“恐高症”。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研究生的能力应该比本科生强,薪资要求也一定比本科生高,其实却并非如此。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属于“高龄”。可在人才市场上,这多出的几岁,非但没有成为研究生的求职优势,反倒有可能成为累赘!本科毕业生如果有3年工作经验,那绝对是资本;可研究生呢,3年时间大多耗在学校里,用在书本上了,而这些知识和实际往往是脱节的。这就导致用人单位无论从用人成本还是实用角度都倾向于选择本科生。因此,研究生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掌握几点:一、放下身段,放低要求,从零开始。二、尽快从心理上走出象牙塔,同社会接轨,适应职场生活。三、让自己成为潜力股,将所学知识活用到工作中,慢慢地让自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体现自身价值。

误区四:先随便找一个,再骑驴找马

招聘单位:对工作忠诚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近些年,招聘市场兴起一个新的族群——跳跳族,小张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毕业两年来,他已经先后进入过八家企业,但都没呆住。有些是因为试用期间发现企业文化跟自己不对路,有些是因为感觉自己的岗位没有发展前途,有些则是因为在某家企业试用期间又收到另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总之就是跳来跳去,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能让自己安定下来。

点评:

频繁跳槽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三天两头换对象一样,你自己认为是在实践中不断寻找,但在他人眼中,你已经被打上一个不负责任、不讲诚信的“大戳”。

“我们首先看重的不是毕业生的学历、专业,而是他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这点。他说,招聘大学生一定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对这份职业有着充分的追求,因为只有热爱这个职业才能做好这份工作。企业招聘大学生都是为了将来要承担管理工作,“像那种为了就业而就业,或者是想暂时找份工作的人,我们是不会要的。”

不少用人单位都反映,现在大学生“骑驴找马”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应聘一份工作并不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而是只为了多一个就业机会,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很用心去工作。而如今企业选拔人才最看重的素质是责任、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因此提醒高校毕业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真正兴趣所在的工作进行应聘,才能适合自己的长远发展。

面试篇

误区一:装扮出众、夸夸其谈容易中选

招聘单位:细节往往更能反映人的素质

刚刚进入一家大型国企的杨文靖说,她的主管曾经不想录用她,原因是当初面试时,看着她什么都好,就是坐在那里不停地抖着腿,主管后来跟小杨说,当时担心你不安分啊,恐怕干不了多久就会跳槽的。想过索性不要的,最终还是没舍得。“没想到这几个月干下来,我还是出乎她意料地安稳扎实。”如今说起这事,小杨还是一脸后怕,“没想到一个抖腿的小动作就可能坏了大事。”

点评: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沉锚效应”。它是说: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水底的锚一样固定在某处,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这种定势,日后就很难改变了。

从心理学上讲,在没有与人交谈前,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最初的20秒,而最初的20秒就是由外表形象所决定的。在实践中,许多求职者逮住面试的机会,就把自己打扮成个模特,时髦、前卫的服饰几乎把面试官“雷”到。其实,对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讲,最好、最养眼的面试服装还是那些传统、保守的正装。而真正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求职人员的一些细节动作。例如:面试无故迟到,接听手机,穿戴花哨,嘴叼零食,表情傲慢,衣冠不整等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而用人单位,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考核,决定了应聘人员的取舍。

误区二:之前面试失败是因为没有遇到伯乐

招聘单位:屡试屡败就该在自身找原因

梁利刚在求职之初,屡试屡败,不得已走进就业指导中心寻求帮助。咨询师让他回忆前几次面试中,他自我感觉有何失误。想了一会儿后,他说在一次面试中过于紧张,说话没有条理;还有一次面试中他没有说好为什么要加盟的理由;在公务员面试中,他没有回答好业余爱好是什么(他回答的是喜欢和朋友们喝酒聊天)。

在反思以前面试中的不当之处后,咨询师让他在准备下一个面试时,除了专业知识的准备,还要做到:事前自己以正常说话口吻简短的两分钟自我介绍;对简历中的每一方面的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所应聘的公司要做到大致了解,并且一定要想“我为什么要来,我来了能做什么”这样的问题;面试时注意说话的语速和音调,以保证让面试官听清楚。一周后,他满脸欢欣地再次走入就业指导中心,对咨询师说他参加了人民保险公司的面试,在11位主考官面前,神态自若,回答流利,有理有据,得到了面试官的一致好评。又一个星期后,他来电话说,他被人保录取了。

点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的好机会。经历了失败能及时总结经验,在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信心,才能不断增加成功的砝码,达到成功的彼岸。对于失败的经历,应当在心中存一份感激,即使是落选了,也可以给面试官发一封表示感谢的邮件或者坦率地询问失败原因,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作为毕业生,有一个其他求职者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在你身边有一群和你有一样经历、一样奋斗目标的同学,还有一直关注你成长的老师。他们足以成为你的援助组,足以在你困惑的时候指点迷津,在你斗志涣散时给予激励,在你胜利时送来喝彩。所以,在你为面临毕业、面临找工作而苦恼时,最好的办法是找人聊聊,及时疏导情绪,积累经验,以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下一次挑战。

试用期篇

试用期并不是随便蒙混就可以过关的,许多企业,尤其是外企、合资企业都把试用期当做考验新人、检验真伪的重要时刻。可以说,试用期里的每一天、每一份工作都是在检验新人是否能够胜任,而作为新人,在试用期的每一个微小的表现,都有可能决定你是否能真正被公司录用。因此,试用期依然要算在求职过程中,并且是求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误区一:在试用期,需要小心谨慎,循规蹈矩

用人单位:我们需要新人的创作性思维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肖飞好容易在一家大型国企通过了面试进入试用期,对于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肖飞十万分珍惜,每天都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样步步小心,时时留意。结果一个月之后,却接到不予录用的通知。肖飞不甘心,小心翼翼地跑去问主管。主管看着她叹口气说:“你才22岁,可是看起来比我们还老,做事情没激情,整天唯唯诺诺,哪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呢?”

点评:

刚入社会,拘谨是难免的,但妄自菲薄就不应该了。企业招收新人,往往就是看重新人的活力和激情,期望新人能给企业带来不一样创意和生气。“我们不怕犯错的新人,就怕什么错都不敢犯的新人”一位私企人力主管说道。

因此,在试用期的新人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表现新人特质,给单位一个留下你的理由。

误区二:还在试用期,周围人际关系与己无关

用人单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职员有助于提升公司团队力量

程波也是试用期一过就被拒签的,和他一起试用的另一名大学生却被单位留了下来。程波很困惑,“我连中午时间都用来加班学习,他每天也不见多干活,只是跟办公室里的同事们说说笑笑,闲侃聊天,怎么走的反倒是我呢?”

点评:

处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在职场生存好坏的关键,从某种角度讲,它其实比你的工作能力更重要。而这些是你在学校无论如何学不到的。因此,试用期就是你难得的机会。不少新人在试用期只知道跟着自己的师傅或者主管埋头苦干,不参与团队的社交活动,也不大跟生人接触,究其原因是心态上还没有准备好从学生转变成社会人,还没有准备好要融入社会。

现实中,不仅要迅速熟悉周围的人,还要熟悉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有哪些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能、运作方式如何,自己所在部门在公司中的功能和地位,所在部门内同事的头衔和级别,公司的晋升机制等。对公司整体框架有了概念,你就能初步明确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不至于只顾埋头工作而忽略了发展方向,能将被动地接受调动、工作委派和晋升变成主动争取和计划。

误区三:试用期要八面玲珑、处处逞能

用人单位:太过圆滑世故或太有棱角的新人不好用

小王的主管辞退他的理由是太有棱角。记得那次,主管安排他写个材料。材料交上了,可有些数据不实,主管说数据应该求证才能用,小王不服气,顶嘴说数据是别的部门提供的。还有一次,小王和一位同事出差,两人和约定的客户谈完,那位同事顺便拜访了另一位合作多年的客户,这耽误了小王手头的工作挨了领导的批评。为此,小王发誓再也不跟这位同事合作。

李建在试用期的表现则正好相反,他一说话就夸大其辞,一张嘴就把人捧上天,甚至违心地把同事们身上的缺点也说成是优点,他还很会察言观色,遇到大人物是一种样子,遇到小人物又是另一种样子,给人一种“势利小人”的印象。

点评: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太有棱角就会失去人心;同样,太过油滑老练也会让同事们内心有所顾虑,觉得这人不实在,不敢跟他真心相处。(涉及人名部分为化名)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