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学生求职的高峰,相关的新闻在各大报章上铺天盖地。有北大女硕士倾囊而出,破费万元买了套求职服装,一周内就有20余同学排队借穿,以求带来好运气;有某女生把求职失败归咎于长相,用刀架在脖子上威逼母亲花钱给自己做高价美容手术;更有美女大学生在网上公布性感视频简历,为博招聘人员“芳心”;职业规划咨询机构近期也频频接到大学生的咨询,询问是否需要在简历上张贴“性感照片”,或是否需要整容;等等……凡此种种,让人感慨,大学生找工作,是求职?还是选秀?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 争,大学生找工作中的市场意识很强,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为如今的人才市场是买方市场,求职者处于劣势。在学历和工作阅历等资本之外,赢得HR经理的第一印象也很关键,大学生在求职照片、装扮、美容上对自己做适当的修饰,是求职必须,然而,如果把找工作变成了参加选秀,那就是走到了极端,本末倒置了。
万元求职装和一千块的服饰有几个HR会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了,HR也许还会皱眉,这是大学生还是暴发户?事实上,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陌生人之间的初次接触中,过于华丽的服饰让人产生距离感,不利于融洽和睦的交流;不仅如此,过度的包装修饰扮还容易引发自己的紧张情绪,反而在面试时处于被动。而在简历和面试中展现自己性感的一面,目的又何在?想要吸引怎样的招聘人员?
面对求职中的各种“潮流”、风气,职业人士应当恪守中道,切忌走极端。服饰打扮不能太过随意,也完全没必要太过奢侈、过度,整洁、合适、得体的服装比什么名牌都好。更深一步来说,求职不是选秀,如果只停留在合适、得体的服饰打扮上,没有升华到个人整体职业形象的层面,也还是不够的。服饰打扮仅仅是职业形象的一个方面。成功的职业形象远不止于服饰打扮,还包括简历设计、肢体动作、语言谈吐、气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周恩来斡旋于国际外交舞台上,他优雅大方的举止,亲切而又富有激情的语言,不卑不亢的态度,让西方所谓的大国领袖不得不折服,可是他穿着永远是这样朴实无华,其风度远远超出了服饰所能发挥的功用。北大女硕士为什么就要靠一套华贵的名牌服饰来表现自己,北大的学术内涵,未名湖的醇厚,硕士生的才华,难道这些都抵不上一套万元装?
当然,在职场中也往往存在着另外一个极端,比如有一些“男子汉”不修边幅,蓬头垢面,潇洒地去面试,大摇大摆地到人才市场去投简历。类似这样的求职者,在进行职业定位、规划方面的同时,还需要重塑职业形象。如何在职场中展现出一个成熟、得体、优雅的职业形象,不管是万元置装的北大女硕士,还是不修边幅的“男子汉”,都值得好好反思和规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