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房守库养殖三文鱼的地方。记者从北京专门赶到这里采访房守库,见到他之前,记者对了解他的人进行了采访,他们对房守库的评价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胡起:龙头老大。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他的模式只能有人仿造,没有人能取代。
孙福临:在咱们市里是数一数二的,影响也比较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胡起:大人物我也没见过,在我心目中他是比较伟大的一个人,他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我这些年就是说跟他在一块儿,就是基本上没赔过钱,全是挣钱,他这个经营脑瓜我也非常佩服。在我的心目中二哥永远是第一位。
房守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做了什么,居然让大家如此佩服?
他就是房守库,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领着工人准备捕逮三文鱼。
房守库: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鱼装好,快来快走,就是时间越快越好,马上去准备去吧。
捕逮三文鱼,要求最高的就是速度,每到像这样大规模捕鱼的时候,房守库都要到场指挥,甚至亲自动手。
房守库:你不是四条装一箱吗?
顾客:对,四条装一箱。
房守库:可以。
工人:23斤。
房守库:23斤,谁记着呢?
顾客:刚才那个11斤8两。
房守库:快,快点,快点。我们这个鱼,每条都是宝贝,一条的价值五六百块钱,必须要快,否则死了就不值钱了。
像这样一条三、四斤重的活三文鱼,就能卖到五六百元钱。尽管价格昂贵,每天都有不少顾客慕名到房守库的养鱼场购买。
辽阳顾客郎宇:以前的鱼都是冰箱里面的,冻的,而且都是成段的,不像这样活的。
沈阳顾客相赢:听朋友说这活的非常好吃,所以特意过来的。
记者:你今天买多少?
丹东顾客许玉刚:买了鲜活的共14条。
记者:14条能有多少斤?
丹东顾客:能有七八十斤吧。
房守库养鱼的地方与众不同。养鱼场在鸭绿江宽甸县太平湾水库的上游,这里水流湍急,水温常年都在20度以下。在此之前,这个地方从来没有人养成过三文鱼,连专家都认为养不成。而三年前,因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房守库把一天能赚七万元钱的建材生意交给妻子管理,自己来这个地方养殖三文鱼。
宽甸县渔政所所长王晓斌:那些专家都以为是不可能的事,俺们都觉得是个笑话。
村民:说良心话,天方夜谭一样,俺们养那个鱼都没成功,他养那鱼他能成功吗?不可能的事。
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房守库却在鸭绿江的这个地方养成了三文鱼,2012年将给他带来四千多万元的财富,这相当于他经营建材生意利润的两倍还多。
我国一直都是从国外进口冰冻三文鱼,国内很少有人能养成,那么,养殖三文鱼到底有哪些困难?又有多大的商机呢?
不仅养殖三文鱼,房守库的建材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并创造了平均一天纯利润七万元左右的财富奇迹。房守库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1993年的时候,当时在市工会上班的房守库就下海经商了。因为看到当地的建材生意很火,房守库就在市里的这个建材市场开了一家建材批发站。
可让房守库纳闷的是,别人家的生意都很好,而自己的店开业一个多月,居然一件商品都没卖出去。直到一位叫胡起的木匠说出了建材行业里的内幕,房守库才恍然大悟。
胡起:因为客户他不明白这个东西好坏,就得带这些工人去,你不给木匠、瓦匠、员工回扣,没人在你家买料。
房守库:我们不想这么做。但是你不这么做,人家不往家里领,就生意很淡。
那时候,建材行业生意红火的背后,竞争也非常激烈,给回扣、以次充好的现象很普遍。刚入这一行的房守库没有这些关系,也不想这么做,就这样一直惨淡经营着建材批发站5年时间。
1998年4月的一天,房守库到沈阳出差时,看到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百货超市生意很好,这让他找到了翻身的机会,也书写了每天净赚六七万元的传奇。
房守库:看到一个卖百货的超市,每个人进来以后,也不用讲价,选完就走,乐乐呵呵没有任何的纷争和矛盾。
房守库灵机一动,如果把建材批发站改成建材超市的话,增加建材品种,每件商品都明码标价,不就可以避免吃回扣现象了吗?房守库用了三个月时间,把原来的建材批发站扩建成了辽宁省第一家建材超市。
胡起:最主要是明码实价。而且还有一个什么呢,东西你认为不好,可以来退,这在以前在别人家是不可能的事。
孙福临:很火爆,甚至得排队买。
房守库:每一天都是六七万块钱的收入。
记者:净赚?
房守库:对,纯利润六七万块钱的收入。一年平均下来接近两千万。
建材超市的经营模式引起了行业的震动,迅速改变了当地建材市场的混乱局面,房守库也一跃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在短短五年时间,就积累了七千多万元的财富。
2009年,生意越做越大的房守库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把年赚2000万的建材生意交给妻子管理,自己去养鱼,而且去到连专家都认为养不成鱼的地方去养鱼。
这里是鸭绿江上的水丰湖水库拉古哨大坝,房守库要养鱼的地方在这个大坝下游六公里处。因为这里江流湍急,温度很低,常年低于20摄氏度,当地还没有人在这里养鱼成功过。
他叫房国平,是房守库的堂哥,就是他的一句话,让房守库做出了养鱼的决定。2009年春节,在台湾省居住的堂哥房国平回辽阳探亲,他跟房守库说了一件事。
房国平:这个市场太大了。我们在台湾几乎人人都吃,在大陆沿海哪没有这道菜的,可是你要去追根究底他的食材哪来的,全部都进口的,没有必要嘛。这外国人能养得出来,中国人为什么养不出来?不可能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中国每年的需求大约在四十万吨左右,那么国内养殖捕捞合起来三万吨,进口方面现在大致也是三万吨左右,合起来也只有六万吨左右。实际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2009年以前,国内市场销售的三文鱼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冰冻三文鱼。那么,现在的情况又怎么样呢?这里是辽阳市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记者到这里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咱们这个市场里面有卖活的三文鱼的吗?
经营户:没有。
记者:从来都没有吗?
经营户:没有。
经营户:这都进口的,这玩意没有活的。
经营户:能不能养活不知道。因为谁不爱吃活的啊。对不对?谁都喜欢吃活的。活的新鲜啊。
记者:这个三文鱼卖多少钱一斤?
经营户:卖55元一斤。
三文鱼是冷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域。我国市场上的三文鱼除了渔民远洋捕捞外,主要依靠从丹麦、挪威等国家进口冰鲜的。
在2009年的时候,房守库就感觉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产生了养殖三文鱼的念头。三文鱼尽管可以在淡水中养殖,但对养殖环境要求非常苛刻,这也是我国很少有人养殖三文鱼的主要原因。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三文鱼要有清澈的水质、要有一个较高的有氧。为什么我们说在流水里去养呢?实际上流水的氧就是通过水流动使得有氧量比较高。还有水温的问题。一般讲都在18度左右。特别是说到繁殖的时候,要求水温比较低。如果这三个条件不具备的话,就养不了。
房守库四处寻找能够养殖三文鱼的地方,但半年多时间,他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2009年10月的一天,房守库陪这个叫孙福临的朋友到丹东考察投资项目,当他们来到鸭绿江的太平湾水库时,房守库突然变得异常兴奋。
孙福临:特别振奋,我们看了其实当时感觉到很平淡,因为那地方比较落后,也比较贫穷。
同行的朋友对房守库这个突然的举动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地方,正是房守库苦苦寻觅养殖三文鱼的宝地。
房守库:上边你看前边有个大坝,大坝一百多米深。全年水温不超过20度,而且冬季水温还是在零上4、5度。一个是流水产生的高营养,这是一个我们养鱼很难碰到的一个水域。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时的房守库信心十足,他要在这里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打破三文鱼没有活鱼进入市场的现状。
可是,连房守库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让他的事业日后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也同样是这个决定,实现了他新的财富爆发。
2009年11月,房守库将建材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承包了太平湾水库300亩水域,投入了640万元,从国外引进了三文鱼卵和孵化设备,在当地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冬季,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
房守库:这个是我住的屋,现在这是我的办公室,过去我们那时候都是这样的地板。风吹上来,特别冬季,总是零下27、28度以下的温度,很冷很冷。现在由于铺上地板了,风就上不来了。
当时,在这座四面透风的简易小房子里,房守库一住就是三个多月。艰苦的条件让过来看他的家人和朋友很震惊。
妻子王立英:底下全是冰,冻得手就像猫咬似的,站一会在屋里暖和暖和,再出去挑,就是天天这样。
胡起:当时我一去一看,我说这是我的二哥房老板吗?这也不是啊。当时那个身上可能比要饭的穿的能强点。就是那个形象,当时我问他,二哥你怎么穿成这样呢?二哥告诉我,哥们啊,不冷就行啊,还什么这样那样的。
虽然条件很苦,但那时候房守库很快乐,他相信水下的这些鱼很快会给他带来巨额财富。因为房守库在这里建了360个网箱,即使按照一半的产值估算,每年也能养出至少500吨三文鱼。
房守库:我们现在在市场的卖价,一吨就将近十万块钱。你要是500吨,打掉所有的综合费用,也应该在四千多万元。
有了这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加上房守库的精心喂养,三文鱼长势良好,一切都在按房守库的计划一步一步实现。可是在这看似平静的水下,却是暗流涌动。一场灾难正悄然而至。
2010年8月,丹东市宽甸县爆发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鸭绿江水位超过警戒线7米,养鱼场上游的拉古哨大坝不得不拉闸泄洪。
村民:我长这么大没涨过这么大的水,所以老百姓家大柴、苞米垛,这些东西一下就冲到鸭绿江里,水流特别急,一下就冲在网箱上面。
汹涌的洪水,将网箱连同来不及撤退的房守库一起卷走,而下游2公里就是一座铁路大桥,情况十分危急。
村民:当时拖进去,傻眼了,完了,拖不住。
王所长:当时他穿救生衣在上边呆着,旁边有老百姓的渔船帮着弄,可是船小拖不动。
村民:当时非常危险,掉江上一点生还机会都没有。
眼看网箱就要撞上桥墩,千钧一发之际,房守库急忙跳上村民的渔船,顺手用斧子砍断了拖网箱的绳子。
房守库:上到他们的船上,我一回头,我整个那几十万尾鱼全撞到桥面了。当时那个场面你是没看到,看到以后你终身不忘。几十万尾鱼白花花的一片,整个网箱都撕开了。
房立东:当时的鱼不大,就是鱼肚泛白。在江边随处可以看见。
尽管捡了一条命,但这场洪水彻底摧毁了房守库的养鱼场,投进去的六百四十多万元全部打了水漂。那段时间,房守库无心清理江面上残留的网箱。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江边发呆。
妻子王立英:我说咱就不干了,回去吧,咱们也不是差这么点钱,但是他不听。他说我不能回去,我回去怎么能面对这些人?他做一件事不干成功,他绝对不放弃。
房守库:你说你走出来的时侯下了很大决心,把家里钱也带出来很多,你说你回去了两手空空,也确实没法面对社会的朋友和自己的家人,那时候就合计就是死在鸭绿江也不想回到自己家乡,做我就做成,要不我就不回去了。
看到房守库如此坚持,妻子没再说什么,带着小女儿来到他的身边。在英国学海洋生物学的大女儿谢薇薇此时也拿到了博士学位,她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也回来帮助父亲。
大女儿谢薇薇:我在养殖方面我有技术,然后在英语方面和国外的一些商机、三文鱼虫卵、饲料我都比较了解,而且我的大学是在国内念的,都是生物这块,我有很好的人脉,都能来帮助我的父亲。
大女儿的加盟让房守库重新振作起来。2010年9月,他从交给妻子管理的建材公司拿出了600万元,重新在这里建起了三文鱼养殖基地。
到2012年7月,房守库养殖的三文鱼终于可以上市了,按照他的财富计划,自己最大的亮点就是买活鱼。为了快速打开知名度和市场,房守库选择当地最有名的一家海鲜酒楼进行合作。
厨师长孙喜华:他找到酒店以后,说他有活三文鱼了,活三文鱼,他当时一说我就很吃惊,因为之前到过的酒店,全是进口的死的三文鱼,他说有活的我就感觉挺新奇的。
房守库:他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卖国外进口的冰鲜和速冻鱼,怎么可能我们丹东地区能养出来活的三文鱼。
孙喜华做了17年厨师,也从没见过活的三文鱼,听到房守库养了不少三文鱼,很是惊喜,马上产生了合作的念头。
厨师长孙喜华:当时我说你有真的三文鱼,他说真的有活的三文鱼,就是在丹东养的,说找到咱家酒店,因为咱家酒店经营的海鲜品种,应该在丹东是最丰富的,所以说你可以往里推。
第二天,房守库就把活的三文鱼带到了这家酒店。
厨师长孙喜华:拿来以后感觉就挺兴奋的,真的有活的三文鱼。我们用最大的鱼缸来养三文鱼,客人来了以后该感觉很震撼。
双方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活的三文鱼成为这家酒店揽客的新招牌,也帮助房守库打开了市场。为了把鲜活的三文鱼卖得更远,房守库又设计了这种独特的活三文鱼专用运输车。
房守库:这个是三文鱼的专用车,那个是液态氧罐,能调节水中的有氧量,含量多少,它本身还有降温的功能,这是四根管,液态氧通过四根管进入到四个水仓里,这个每个水仓你会看到,这里都在冒着低温的泡,这里就是在供氧。再在水箱里加上冰,鲜活三文鱼的销售半径就可以达到3000公里。除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市场外,房守库的三文鱼远销到了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2012年,房守库有五百多吨三文鱼上市,将会给他带来四千多万元财富,这个收入已经是他那建材生意的两倍多。现在,房守库又在酝酿一个新的财富计划,他要把三斤左右的三文鱼运到海上继续养殖,一旦这个计划成功,一年就能给他带来上亿元的财富。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