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AHR资讯 >> 农业创业谈 > 浏览正文

CCTV7《致富经》:辽宁灯塔市闻良波养殖六须鲶鱼 大鱼凶猛好赚钱

更新时间:2012-12-01 热度:14922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闻良波:再来把劲。

他叫闻良波,他告诉记者,他的这个鱼塘里养着一种神秘的鱼,这种鱼重达一百多斤,要两个人才能抱得起来。正是靠着这种鱼,闻良波的财富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这一百多斤重的究竟是什么鱼呢?见记者好奇,闻良波决定拉一网,让记者饱饱眼福。

记者:这是什么鱼呀?

闻良波:鲤鱼。

拉网后,记者看到的只是这种普通的鲤鱼,而且一条也远没有100斤重。那闻良波所说的一条一百多斤重的鱼到底在哪里呢?

记者:这里面有100斤的鱼吗?

闻良波:有,有110,120斤呢。

记者:有吗?

闻良波:有。

记者:没看到呀。

闻良波:等一会上来,你就看到了。

20多分钟后,随着一条条鲤鱼被抛出渔网后,一条100斤重的鱼终于浮出了水面。

记者:这鱼算你这最大的吗?

闻良波:这也不是最大的。

员工:亲他一口,亲他一口。

记者:这个有多少斤?

闻良波:这个有一百斤。

记者:这个有一百斤呀。

这种重达一百多斤的鱼,学名叫六须鲶鱼,闻良波告诉记者,这种鱼最长能长到5米,两百斤,一个人根本抱不住。看到这么大的鱼,连围观的村民都很感慨。

王洪九:这也太大了,见过这么大的鱼也就是十多斤的,哪有这么大的70、80斤,一百来斤的,太大了这个。

闫洪义:我五十多岁了,头回看到这么大的鱼。

记者: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呀。

闫洪义:你看15、16斤的觉得大去了,哪有说一百多斤的。

由于这种鱼性情凶残,捕捞的时候,反抗力极强,很容易刮伤。

记者:这鱼很有劲呀。

闻良波:是,它劲大了去了,就这尾巴一甩大嘴巴,一下子就给你打肿。

像这样捕鱼的时候,大鱼不小心被划伤,工人们都要用食盐来消毒,避免伤口感染。

记者:这盐是食用盐吗?

员工:对,食用盐。

一条一百多斤重的这种六须鲶鱼,闻良波养殖了一千多条,靠着这些鱼,闻良波一年就有五百多万元的收入,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鱼大户。

张怀亮:有经验,咱们要向人家学习。

记者:为什么?

张怀亮:人家经验比咱高,你看咱养得久,咱虽然岁数大,但跟不上形势。

王洪九:别人谁有毛病了都来请教他。以前请教别人,现在都请教他,这可不是吹,就是养什么都成功,失败的时候太少。

在众多养鱼户眼里,闻良波养鱼别具一格,他从不和别人养一样的鱼,别人养鲤鱼,他养鲶鱼,别人养鲶鱼,他就养这种一条就重达一百多斤的巨型鱼,而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闻良波的这些鱼却只养不卖。

记者:这鱼你卖吗?

闻良波:这不能卖。

记者:不能卖?

闻良波:对对对,这给多少钱也不能卖。

养鱼不卖,闻良波靠什么挣钱呢?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闻良波却和记者卖起来关子。他把记者领进了他的卧室里,去看一件东西,这件东西,闻良波已经珍藏了15年,他所有的财富都和这件东西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里是闻良波的老家,在闻良波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件90年代的老式皮夹克,这就是闻良波珍藏了15年的珍品。

记者:这就是以前卖的那皮夹克。

闻良波:对对对。

记者:我看这皮夹克挺好的。
闻良波:这是我挑最好的留了一个。

记者:这有多少年了?

闻良波:这个是我26岁时买的,距今有15年了。

记者:15年了?

闻良波:对对对。

这件皮夹克之所以被闻良波看成一件珍品,是因为它尘封着闻良波一段15年的往事,这段往事让闻良波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它甚至改变了闻良波的性格!

闻良波:那一次让我这一辈子受益匪浅,它影响我一辈子。

闻绍勋,闻良波的父亲,90年代初期,靠着给农田打井,积累了上百万的财富,像这种价值一万多元的摩托车,当时,闻良波家就有两辆,而那个时候整个富家庄连自行车都不多见。

王洪九:那他们家那摩托车可好了去了,本田125,这村满村都没有一台。

闻绍勋:就是万元户的时候我就达到百万了。

记者:那时候有百万?

闻绍勋:对。

闻良波小时候就想像父亲一样,做一番事业,初中毕业,在外面打了两年零工的闻良波,一天,忽然回到家,对父亲说自己要去做一趟大生意,需要50万元。从没做过生意的毛头小伙子,一张口就要做50万元的大生意,闻良波到底看到了什么商机呢?

闻良波:正好机缘巧遇,家里姐夫他说他给别人做买卖,做皮软往南方去,他说你不干吗?咱岁数年轻,也行呀,对不对,头脑简单就合计这玩意儿干上就挣钱,就做呗。

记者:五十多万,你哪来那么多钱?

闻良波:家里老头钱,存折钱都取出来了。

闻绍勋:他老说爸爸我要跟你学,看你当老板,这孩子就奔这个方向下来了。

这里是辽宁省灯塔市佟二堡镇,是闻名全国的皮衣裘皮基地,每年都有几百万件的皮衣裘皮从这里运出,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1997年,闻良波拿着父亲给的50万元,从这里拉了一货车的皮夹克,去往江苏南京,满心欢喜的闻良波本想借此大挣一笔,不料这次南京之行,却让闻良波遭遇了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

在南京,闻良波联系上了一个买皮夹克的大老板,并受到对方的热情招待!

闻良波:好吃好喝,甲鱼,还有蛇肉。当时年轻,到那边天天招待你,上洗浴中心里住。

又是宾馆,又是洗浴中心,闻良波有点受宠若惊,直到3天后,闻良波查货的时候,才傻了眼。

闻良波:他把你稳住之后,他再骗咱们那个人,把货带走了。

皮夹克一件没卖,就被人骗去了一半,眼看着几十万元都打了水漂,闻良波好不懊恼。

闻良波:那时候没有枪,有枪我拿着枪就敢打,就那种感觉。

由于人生地不熟,闻良波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认栽。看着闻良波灰不溜秋地回了家,还被骗了几十万,但父亲却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

闻绍勋:他赔了,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更应当鼓励他,别生气了连打带骂给他脸色看。

闻良波:不说比说都厉害,宁可打一顿,心里好受点,他不说,更觉得憋得慌。你说你打了完事,这下行你打我了,那你不说,这憋着呀。

父亲的宽容,反而让闻良波更加的不安,他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此后整整一年的时间,为了卖皮夹克,他一个人,出山海关,过河北,经济南,一直走到云南,几千公里,几十个城市,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直到现在,闻良波的妻子刘丽霞回忆当初的情景,还止不住一度哽咽。

刘丽霞:别录了这一段。

记者:就是吃苦比较多。

刘丽霞:他这人做什么事,非常要脸你知道不。要脸,这自己赔了,自己觉得挺没面子的,那带的是父母的钱。

看着丈夫四处摆摊卖皮夹克,最后还是亏了十几万,刘丽霞嘴上不说,背地里很是心疼。为了帮助丈夫重新站起来,一天,刘丽霞偷偷地塞给了闻良波4万元钱。

刘丽霞:4万元钱还是我自己攒的。

记者:你攒的4万元钱给他?

刘丽霞:他都不知道我有4万元钱。

闻良波:那阵4万元钱,那九几年拿4万元钱相当于不少钱的,那高兴呀,对不对,最起码有启动资金了。

灯塔市柳条寨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当地一直有养鲶鱼的传统,重新开始的闻良波也想养鱼,但苦于对养鱼一窍不通,闻良波一直在寻找一条快速养鱼的捷径。

这里是辽宁省淡水研究院,1999年,闻良波来到这里寻求养鱼的方法,他叫金广海,是辽宁省水产养殖研究所所长,当初一见面,金光海就觉得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金广海:怎么养怎么做,他问得很细,别的养殖户没有像他问这么细。

闻良波:怎么能做好,最起码你要去请教有经验的人,对不对,人家经验丰富,像人家学习,他经验丰富,慢慢你不也学到经验了吗?对吧。

看着闻良波是真心向自己请教,金广海告诉闻良波一个养鱼的秘诀,要想挣钱,就不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这句话让闻良波大受启发。

闻良波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当地养鱼户众多,但很多人养鱼都遇见一桩麻烦事,就是这个麻烦事,让闻良波嗅到了挣钱的门道。

戴清申:最开始是从黑龙江。

记者:那时候困难吗?

戴清申:那时候困难,那时候取点鱼苗,要自己开车去,到那取完鱼苗了快点往回走。

记者:一来一回多长时间?

戴清申:一来一回要一天多吧。

冯庆海:那阵可麻烦去了。一早5,6点钟就要从家走,有的头天晚上早早到那,一早拿苗。

原来,当地很多养鱼户都是从黑龙江买鲶鱼苗,非常的麻烦,常常拉一车苗回来,能死一半,这个发现让闻良波看到了商机,别人都养鲶鱼,自己孵化鲶鱼苗,肯定能挣钱。

2000年,闻良波拿着妻子给的4万元,又和朋友借了5万,建了柳条镇第一个鲶鱼种苗孵化场,专门做起了鱼苗的孵化工作。

第二年当他的鱼苗上市的时候,火爆的场面,连闻良波都震惊了。

闻良波:多呀,半夜看着来。

记者:半夜看着来啥意思?

闻良波:怕你把苗放了,他得不着。

记者:就是半夜就来了?是吧。

闻良波:对,看着,怕你放,就是这缸苗是我的必须给我,他在那看着。

冯庆海:那年头孵化场就他一份咱这边,别地还没有呢,你不买,你要上丹东上黑龙江购去。

到了2002年,闻良波通过孵化育苗、养殖鲶鱼,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的财富,但闻良波并不满足,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财富计划,在闻良波的眼里,只有这个计划的成功,自己才可以算真正意义上的翻身!

2003年,闻良波瞒着家人,去了一趟黑龙江省抚远市,他要去那里寻找一种特殊的野生鱼。

这就是闻良波要寻找的鱼,六须鲶鱼,当地人又叫怀头鱼或者怀子,这种鱼全身无鳞,鱼嘴宽扁,里面长满一排排锋利的牙齿,这种鱼野性很大,是肉食性鱼类。

记者:它吃鱼是吗?

员工:对,吃鱼吃完吐出来的,这谁敢掏,这嘴不敢动,带手套能掏出来。

记者:别别,咬着你。

员工:胃全腐蚀了。

记者:这鱼是活的吧?

员工:还有一条。

这个两个人才能抱起来的怀头鲶鱼,闻良波花了25万,一口气从抚远市买了一千多条。然而,让人奇怪的是,闻良波花高价买的这些巨型鱼,却只养不卖,养鱼不卖,闻良波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闻良波:给多少钱也不能卖。

记者:给多少钱都不卖?

闻良波:对,自己特意在黑龙江水系捕捞上来的,带着铁丝把嘴捆上,3、4天才到家。

他要用这些巨型鱼做一件大事,如果这件事情做成功,闻良波的财富将会十几倍的增长,闻良波到底要用这些巨型怀头鱼做什么呢?

闻良波:看这就是鲶鱼,这就是怀子,用它俩杂交,这是母子,这是公子,杂交出来的就是鲶怀,就这个体。

记者:这就是新品种。

闻良波:对对。

原来,闻良波了解到用怀头鱼与鲶鱼杂交出来的新品种,肉质鲜,不仅抗病力强,而且生长速度也快,销售价格非常高,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当地还没有人培育成功过。闻良波决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要进行这种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记者:一定要打鳍这个地方吗?

员工:对,肌肉注射主要是。

记者:刚才在干嘛?

闻良波:刚才给鱼催产。就是鱼发育到一定程度了,给它打催产药,过十多个小时以后,我们都是做人工受精。

那个时候,闻良波就像现在这样,先打针给六须鲶鱼进行催产,十个小时后,取出鱼卵再与鲶鱼的精子人工受精,进行杂交。

由于这种六须鲶鱼产卵的最佳时期只有三年左右,为了进行新品种培育,每隔一段时间,闻良波就要前往黑龙江再买一批,进行更新换代。

闻良波:黑龙江的好,黑龙江的是野生的,我去的那地方是三江汇合,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那地方鱼种纯。

由于野生的六须鲶鱼鱼种最纯,个头大,杂交出来的后代质量也最好,正因为如此,闻良波每次都要会不辞劳苦去黑龙江买这种最纯最大的六须鲶鱼。

2008年,闻良波终于成功繁育出了鲶怀杂交鱼。这在整个柳条镇还是第一家!

2012年10月4号,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闻良波向记者展示了这个新品种。

记者:这鱼有多重。

闻良波:这有三斤多。

记者:这是鲶怀杂交过的是吗?

闻良波:对对对,它是介于鲶鱼和怀子中间,长势比鲶鱼快,比怀子小。

虽然杂交取得成功,但这种鱼苗到底怎么养,闻良波心里并没有底。

他叫王电波,是闻良波一个多年的好朋友,也是养鱼的。一天,王电波来闻良波养殖场买鱼苗,闻良波顿时来了主意。

闻良波:我说王叔你养点这个,你养养,你实验一年。

见闻良波一个劲向自己推销这种育苗,一看这架势,王电波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王电波:我说不要不要,我就跑了。

闻良波:他不要,我给他拽回来的,我说你看看,你看看,他呛不住,说得得得整了得了。

让王电波没有想到,养了这种鱼,不仅生长快,而且味美色鲜,一下子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闻良波的渔场里,培育出了从来就没有人见过的新品种,消息一传开,就炸开了锅,顿时来闻良波的渔场订鱼苗的养鱼户络绎不绝。

冯洪伟:他们富家庄那个村子里面整个道上的车排得车都排不下,都到那排号拿,甚至于有的说拿不着苗的拿钱,一人拿一摞钱,3万2万的往他手里塞,往他兜里送,跟他媳妇,给他妈或者说托他老丈夫娘到他家去买苗去。

老婆:一大早5点到家咱家院子里面,就外面门口,就全都是车了,一进他那个办公室,人都把他围上了,看不着他。

闻良波:咱还记得,往炕上垒交定金,就往炕上,哎呀给你良波,这钱给你收着,把钱扔炕上就往回跑,就那种情况,收了一百多万。

记者:那时候心里高兴吗?

闻良波:那还不高兴,因为毕竟我奋斗这些年了,这下我可看到太阳了,对不对,我成功了。

2011年,生意越做越大的闻良波,忽然一个人带着1000万前往南方,去做一件很多人都反对的大事。

朋友:带着1000万,需要很大魄力。要是我,我是不能去。

金光海:这叫啥,叫永不满足。

这里是位于江苏省丰县的一片荒地,闻良波要做的大事,就是在这里建个养鱼场,这里距离灯塔一千多公里,闻良波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建养鱼场呢?

闻良波:我这人干什么事就是居安思危,对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要优我就要改。

原来,闻良波发现,北方的孵化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决定先人一步改变,来到南方开拓新的市场。

如今,闻良波投资1000万元的南方养鱼场,已经竣工,明年就能盈利,而北方渔场靠着卖鱼苗、卖鱼,一年也有500万收入。

局长:良波渔场是咱们灯塔市三家省级的苗种原良渔场,由于他个人的努力带动了咱们灯塔市,乃至于周边市县鲶怀生产的发展。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资讯快速搜索

热点资讯

急聘职位